目前分類:運動營養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鍛鍊注意事項:

在新的一年裡,健身專業人士經常會看到自己的場地和課程表被想要改變生活的人們擠滿。

 

在適當的條件下,並在正確的指導下,這些抱著決心的人確實能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向。

然而,在錯誤的條件下,無論是缺乏經驗的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運動員或休閒運動愛好者,如果過度激動且一味地「硬撐」,可能會陷入嚴重的麻煩。

 

除了初學者常見的受傷方式之外,在冬季開始新的運動或健身計劃還會帶來額外的挑戰。

寒冷會顯著影響運動表現,而根據2021年《ACSM專家共識聲明:寒冷天氣運動中的傷害預防與運動表現》,「寒冷是參與運動人群中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您所在的設施類型及您監督的運動或活動性質,寒冷可能從一種小不便到嚴重危險不等。

我們將從寒冷如何阻礙我們運動和表現的能力開始討論,接著探討寒冷如何對我們造成實際傷害。

 

運動表現

 

根據專家共識聲明的作者指出,較低的肌肉溫度不僅會縮短我們能運動的時間,還會降低爆發力,甚至影響最大攝氧量(VO2max),但這些影響大多與爆發性或無氧運動有關。

 

肌肉溫度每下降1°C(約0.6°F),這些能力可能會降低4-6%。

如果肌肉溫度下降8°C(14.4°F),肌肉的力量輸出可能會下降31%(但如果肌肉溫度下降到如此低的程度,運動表現可能已經不是你的首要考量)。

低肌肉溫度還會導致肌肉組織中的乳酸水平升高,而在較冷的環境中運動,血液中的乳酸水平相對於在較暖和的環境中運動也會增加。

 

寒冷天氣是否會像影響爆發性運動一樣影響有氧運動,目前仍存在爭議。聲明的作者指出,不同研究的結果不盡相同,有些報告顯示寒冷會降低有氧運動表現,有些則顯示提高表現,或完全沒有影響。而保暖服裝在提升運動表現(保持溫暖)與降低表現(因笨重、不便或增加負重)之間的權衡也是一個未解的問題。

 

然而,當談到傷害時,我們有更多資訊可以參考。以下探討三種常見的寒冷天氣危險:凍傷、非凍結性寒冷損傷(NFCI)及低體溫。frostbite, nonfreezing cold injury, and hypothermia.

 

 

凍傷 Frostbite

 

簡單來說,凍傷發生於組織凍結時。組織內形成的小冰晶會直接損害細胞,而解凍過程會導致再灌注損傷和炎症。

 

根據外界條件,凍傷可能因長時間暴露而發生,也可能在幾秒內出現。當風寒效應加劇或皮膚變濕時(蒸發會導致快速冷卻),凍傷的風險會提高。接觸冷金屬(如金屬燈柱或圍欄)也可能因接觸冷卻而引發凍傷。而在鹽水中,組織可能在-0.55°C(31°F)凍結,即使鹽水本身要到-1.9°C(28.6°F)才會結冰。

 

凍傷更可能發生於暴露於環境中的部位或血液流動較少的區域,如手、腳和頭部。男性似乎更容易發生凍傷,但這可能與社會行為而非生理差異有關。

兒童和老年人也較容易受影響,非洲血統的人群也較為敏感。糖尿病或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可能也更易患上凍傷。

 

聲明作者提到凍傷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有其特定的身體表現:

    1.    一度凍傷

    •    表現為麻木,受影響區域中央呈蠟白色或黃色,而周圍組織則會變紅、腫脹,並伴隨脫皮或剝落現象。周圍組織可能有瘙癢或灼燒感。

    2.    二度凍傷

    •    受影響區域中央皮膚會形成表面水泡,周圍組織紅腫。

    3.    三度凍傷

    •    與二度凍傷的症狀相似,但在24小時內會出現血泡,受影響的皮膚全層壞死。

    4.    四度凍傷

    •    傷害涉及整個受影響區域的皮膚,甚至深入到肌肉和骨骼等深層組織。

 

避免凍傷的一些方法包括注意風寒效應、保護四肢不受暴露及保持核心體溫。凍傷屬於嚴重問題,因此如果懷疑自己或他人可能發生凍傷,務必尋求醫療幫助。

 

非凍性冷傷害Nonfreezing Cold injury (NFCI)

 

 

非凍性冷傷害(NFCI)與凍傷的不同之處在於,顧名思義,受影響的區域並未真正凍結。這類損傷通常發生於寒冷和潮濕的環境,且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發展。當組織溫度長時間低於15°C(59°F)時,NFCI可能開始出現,通常需要數天甚至數週的時間,例如在背包旅行或軍事訓練中更為常見。然而,也並非總是如此。NFCI可能在不到一天內發生,具體取決於受影響個體及相關環境條件。在較短時間內的暴露中,是否有效地重新加溫是影響NFCI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同凍傷,NFCI更可能發生於四肢。根據嚴重程度,後遺症可能持續數天至數月不等。若造成顯著損傷,可能導致數年的持續症狀,包括疼痛、神經病變、寒冷敏感性和過度出汗。

 

水在NFCI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在非凍結性溫度下,水接觸會透過浸泡直接導熱或透過蒸發迅速冷卻身體。因此,防水靴以及能釋放活動中積聚濕氣的透氣手套,在某些條件下可有效減少NFCI的風險。

 

體溫過低|低體溫症 Hypothermia

 

低體溫症是指核心體溫降至低於35°C(95°F),即身體失去的熱量超過產生的熱量。運動能增加熱量產生,因此保持活動很重要,但穿著適當的衣物也同樣關鍵。專家建議採用三層衣著:

    1.    透氣的基層:將濕氣從皮膚排出。

    2.    隔熱層:提供保暖效果。

    3.    外層:防風防水,但能透過通氣口等設計讓濕氣排出。

 

然而,專家特別提醒:

「外層通常不應在運動時穿著(除非下雨或風很大),而應在隨後的休息期間穿上……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人們在適合靜止條件的多層衣物下開始運動,導致運動後‘穿得太多’。」

 

如果穿得過多,運動期間產生的濕氣會累積在衣服中,運動結束後可能加速降溫。

 

此外,低血糖可能抑制發抖反應,而發抖是身體在寒冷條件下維持體溫的重要方式。因此,確保身體有足夠的能量供應也非常重要。

 

低體溫症的分類與症狀

 

低體溫症可分為三個階段:

    1.    輕度低體溫症(核心體溫32-35°C / 89.6-95°F):

    •    症狀包括四肢冰冷、發抖、心跳過快、呼吸急促、尿急、輕微的動作不協調等。

    2.    中度低體溫症(核心體溫28-31°C / 82.4-88°F):

    •    症狀可能包括冷漠、判斷力差、發抖減少、乏力和嗜睡、言語不清、失憶、脫水、協調能力下降或笨拙及疲勞等。

    3.    重度低體溫症(核心體溫低於28°C / 82.4°F):

    •    症狀包括不適當的行為、完全失去發抖反應、心律不整、肺水腫、低血壓及心跳過慢(心動過緩)、意識水平下降及肌肉僵硬等。

 

當核心體溫進一步降低,受影響者可能會失去意識,若未及時處理,將導致死亡。

 

處理建議

 

專家針對不同階段的低體溫症提出了應對措施:

    •    輕度低體溫症:如果受影響者沒有其他健康問題,應提供保暖衣物及含糖飲料,鼓勵其主動加熱並密切監測。若完全恢復且風險因素已解除,無需將患者送往醫療機構。

    •    中度及重度低體溫症:應非常小心地處理這類患者(因為機械衝擊可能引發心臟驟停),確保其被充分保溫,並以被動方式緩慢回暖(每小時提升0.75至1.0°C),同時立即送醫。

 

結語

 

寒冷天氣帶來了獨特的挑戰與危險,因此需考慮您或您的客戶在運動、表演或競賽時可能面臨的條件——不僅是環境溫度,還包括風寒效應、潮濕程度及是否可能遇到積水。穿著適當的衣物及防護裝備至關重要,同時需要掌握運動時與休息時適合的衣物層數。適當的預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受傷和悲劇發生的風險。

 

然而,本文僅為一篇入門性部落格文章。如果您可能面臨上述情況,建議深入閱讀《ACSM專家共識聲明:寒冷天氣運動的傷害預防與表現影響》,並更重要的是,尋找可靠的持續教育和專業訓練。多做準備永遠是值得的。

 

資料來源 | Exercising in Hot and Cold Environments  ACSM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Injury Prevention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during Cold-Weather Exercise 

文章標籤

營養師環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營養品,又可稱為運動補給品或運動營養補充品,他是透過食品加工的方式濃縮食物某些成分,在人有限食慾中達到有效率的補充。

一開始是使用在體育選手中,希望對提高運動員運動表現、身體體組成、或是幫助恢復上有很大幫助。

其使用方式非常強調補充時間點、補充份量,部分產品吃錯跟沒吃都對於表現沒有幫助。

最早將常見食物提供給大專選手,或是精英運動員做訓練階段的補充,
後觀察並研究在運動訓練數據、比賽成績上有沒有實質的進步,也是目前運動科學當中著墨的一環。

例如將食物狀態被改變,如:濃縮、或是純化(將分子變得更小、更好吸收),保留最重要的目標營養素並去除其他成分,例如脂肪或糖分的脫除,減少攝取不必要的熱量。

現在補給品文獻研究中,通常會採取兩種方式進行觀察研究
第一種方式:讓運動選手吃同樣份量,比較在不同時間點吃的差異。與沒有吃、或吃安慰劑的組別進行檢測比較,看是否能再補充後實質上有進步
第二種方式:讓運動選手吃不同份量,在同一時間點吃,並觀察不同份量造成的結果,例如:抽血觀察血液中成分的改變、或是測驗該某項運動數據、體組成的改變幅度。

也因為菁英選手使用營養品,提升運動成績,
目前現在社會運動風氣的發展至今,也讓部分運動愛好者及一般民眾也逐漸增加對運動營養品的使用頻率。

我是營養師環環 郭環棻,如果您想了解它對健康的影響以及認識常見的補充劑如何使用,可以常來這裡逛逛喔。

 

什麼是運動營養品?

運動補充劑由『有效物質』的濃縮物組成,例如營養素、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含有有益健康的物質,具有積極的生理作用。

如果有念過運動生理學,可以發現,其實原理就是將運動中會在體內消耗的營養素,透過補充的方式補充回來,讓身體維持良好運作,達到延長運動狀態(如:運動體能可以穩定發揮,延遲疲勞、或是訓練後減緩痠痛等)

 

另外有些商品的目標是增加部分營養攝取(如:乳清蛋白),避免吃不夠恢復不佳,透過補充或替代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如:膳食纖維粉、魚油),增加便利性。

這些補充劑近幾年在健身房、訓練中心、運動場或比賽中非常常見。

不過身為營養師必須提醒:『補充品』依舊只是是『食品補充劑』,請不要忘記優先吃到新鮮、營養、足夠份量的天然的食物。

職業運動員從事高強度、高爆發力、或長時間的運動狀態,對體能的要求更高,因此最怕沒吃夠,累積疲勞呈現恢復很差。

因此體育班、或是國家代表隊,甚至培訓階段的選手都應該要對補充品有充分的認識才行。

之後環環會慢慢開始寫一些運動營養品相關的文章,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想看到哪些文章

 

最常見的補充品:運動飲料

為何會建議運動時必須喝『等滲飲料』來補充水分、電解質呢?

一方面比較好吸收,跟腸胃道的通透性相同。另一方面補足散熱時流失的水分,及肌肉中消耗掉的肝醣,給予身體持續運動的能量。


台灣販售運動飲料多以有調味的碳水化合物(砂糖、果糖)的形式提供能量,汗水流失的礦物質鈉、鉀等,也可從中獲得,維持肌肉收縮的能力避免抽筋。

因此沒有運動時,如果大量喝運動飲料,就會增加較多的熱量攝取,造成代謝上的負擔。
例如:體重增加、或是血糖反應較大。
於現在市面上也有推出『減糖版本』的運動飲料,就很適合一般民眾進行較溫和的訓練活動時做能量、電解質的補充。

不過運動飲料,還是不能取代水分,有些運動員會覺得喝了含糖的飲品之後,口腔有難以呼吸的狀況

因此也蠻建議喝完運動飲料再用『白開水』漱口,降低會黏膩的感受、也比較不會喉嚨乾燥難以呼吸。

另外也會遇到強烈運的狀態,不適合喝太多的飲料,因為激烈晃動、腸胃不適可能會造成反胃想吐,或是腸胃道絞痛、放屁。

目前常見有『糖水漱口法』(Carb Rinsing;Carbohydrate Mouth Rinse )的方式,在足球、拳擊、單車運動比賽中都蠻常見的。
使用功能性 MRI 和經顱刺激的研究提供了證據,表明口腔中的碳水化合物會分別刺激大腦中的獎賞中心並增加皮質運動的興奮性(Ian Rollo 2011)

碳水化合物漱口水引起的性能提升與血漿胰島素濃度的變化無關

運動營養品對健康有影響嗎?

常常有民眾在講座後會問我:我可以吃某某產品當做訓練時的補充嗎?

我必須說: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運動營養補充品。如果有其他慢性病等疾病史,請與您的營養師、醫師進行討論。

但是,如上所述,必須牢記補充品不應取代傳統食物或健康均衡的飲食喔。


它的作用是補充和改善平時的訊量狀態下的飲食。大多數的補充品是完全天然的,對的補充可以讓身體有較好地吸收。
不過在眾多品牌當中,也要記得挑選有認證或營養標示清楚的品牌(有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範)為自己的荷包、還有健康做把關。

如果運動員怕運動禁藥的風險,建議還是以天然食物優先,並且食用前請先跟擅長運動營養的營養師進行討論。
加快自己更上手關於產品的使用、或是了解不同條件下的使用劑量等。

為了獲得良好的運動成績,必須進行高質量的訓練,同時運動飲食和控制和充足的消費,以及充足的休息。

透過好的補充品,您可以增加肌肉質量,增加力量、耐力或速度,提高表現,進行更高強度的訓練並更快恢復。

採取適當補充之前,取決於所進行的訓練或運動類型而有不同。

下一篇會介紹:BCAA 、 肌酸 、高蛋白粉,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持續追蹤環環的粉絲頁 或是部落格喔

FB: 營養師環環 郭環棻
IG: 嗨 您好 我是運動營養師環環

文章標籤

營養師環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